• 陈玉芳官方网站由中国书画家影像网承建

首页 > 评论文章 > 正文

一生知己是梅花 ——走进画家陈玉芳的“梅花道场”
2018-03-08 14:46:20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画家 陈玉芳陈玉芳,1969生,江苏沭阳人。2012一2013年,在中书协培训中心学习书法,师从胡立民导师;2014一2015年,在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写意花鸟画高研班学习,师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张立辰教授
\

画家  陈玉芳

 

陈玉芳,1969生,江苏沭阳人。

2012一2013年,在中书协培训中心学习书法,师从胡立民导师;

2014一2015年,在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写意花鸟画高研班学习,师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张立辰教授;

2016年至今,于北京画院学习,师从方政和导师。

2016年6月,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。

作品入展:

2007年 书法作品入选江苏省六届书法篆刻新人展;

2011年 书法作品入选江苏省首届妇女书法篆刻展;

2017年 《梅花四屏》入选江苏省六届美术作品新人展;

2017年 《一日东风一日香》入选中美协翰墨青州.全国中国画作品展。

 
\

  ——走进画家陈玉芳的“梅花道场”

孙个秦

 
    常常和画家朋友们开玩笑说,我对花鸟画有两怕:一怕牡丹画俗,二怕梅花画滥!牡丹之被画俗,已经是惨不忍睹了;梅花之被画滥,更令人扼腕叹息。看到那些画得像糖葫芦似的梅花、乱劈柴似的梅花,以及徒具其表却没有生命迹象的梅花,我不禁要问:梅花招谁惹谁了?竟遭受俗子如此凌辱!梅花的冰雪魂魄、金石气概到哪里去了?
\
 
    因此,这些年,我对于以梅花为题材的国画,总是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不敢轻易欣赏,生怕伤眼、伤心。对冠以“梅花王”之类的“高人”,更避之唯恐不及。
\
 
 
    所幸的是,陈玉芳女士画的梅花,让我可以安全地、轻松地欣赏!
\
    沭水之畔,是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。这里集中了一群优秀的书画家,他们扎根在文人荟萃的江苏,探究书画印、诗词、古琴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要,追慕风雅,孜孜以求,已经蔚然成风。陈玉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逐渐脱颖而出的。从精于书画装裱,到师从胡立民先生研习书法,师从张立辰先生研习国画,“深心托毫素”,她的生命精神在笔墨丹青中悄然绽放……
\
 
 
    陈玉芳女士擅长各种花卉,她的花鸟画格调较高,平淡朴素,恬适宁静。从气息格局上看,逼近宋画;从运用手法上看,又融合了明清画家尤其是八大山人的诸多妙处。她的花鸟画整体上呈现的是平淡的格调,弥漫着怀旧的情绪。周紫芝《竹坡诗话》记载,东坡尝有书与其侄云:“大凡为文,当使气象峥嵘,五色绚烂,渐老渐熟,乃造平淡。”宋人以“平淡”为艺术的上乘境界,这是技艺娴熟极致之后的升华,不是初学阶段的简单和幼稚。从陈玉芳女士花鸟画的发展趋势来看,她在一步一步地、似有意似无意地泯没技巧的痕迹,她越来越注重用笔墨抒发自己内在的情感,笔下的花鸟形象逐渐为“意”所浸透、所融合,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意象美,这正与传统的文人情怀相吻合。怀旧是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,北宋画家郭熙在《林泉高致·山水训》中说:“尘嚣缰锁,此人情所常厌也;烟霞仙侣,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。”“尘嚣缰锁”代表着都市生活情调,“烟霞仙侣”代表着欧阳修所谓的“宽闲之野,寂寞之乡”,是文人心中更加留恋、更加向往的生活情调。陈玉芳的花鸟画,其可贵之处正在于摒弃了繁华尘嚣,她描绘的是干干净净的、闲散含蓄的、平和宁静的人生况味。欣赏她的画,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徜徉于她用笔墨营造的“道场”中,我们会感觉到心灵净化了,情绪安稳了,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所带来的压力、困惑、焦躁,都风吹云散。
\

陈玉芳的“道场”中,梅花盛开。

说陈玉芳画梅,毋宁说她是在“写”梅。画之写意,其实就是以书法入画的艺术实践。把“画”发展到“写”, 始于宋代的“文人画”。苏轼是文人画的开创者,黄庭坚在《东坡居士墨戏赋》中,记载了苏轼把书法与绘画绾结起来的生动实践:“东坡居士游戏管城子、楮先生之间,作枯槎古木、丛断山,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,盖道人之所易,画工之所难。如印印泥,霜枝风叶先成于胸次者欤。颦申奋迅,六反震动,草书三昧之苗裔者欤。”自此,以书入画成为后世文人画共同遵循的重要传统。陈玉芳女士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,喜欢书画、古琴、剪纸、传统服饰,近年来,习书以立其骨,习画而流其韵,走的正是一条以书入画的道路。她画梅花,枝繁花茂,但疏密有致,笔墨精练,中侧互用,浓淡得宜,以书法艺术上的修养支撑起了中国画的“骨法用笔”。她的画不重装饰性,有文人画即兴创作的特点,千花万蕊,一笔写出。她的题款更显现出书法方面的素养,寥寥数行,古意盎然,别有风致,且与画面浑然一体,相得益彰。那些画了画而不敢题款的画家,对此应该感到惭愧!

\
 
 
    说陈玉芳画梅,毋宁说她是在画自我。唐代张彦远说过:“骨气形似,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。”欧阳修诗云:“古画画意不画形,梅诗写物无隐情。忘形得意知者寡,不若见诗如见画。”所谓“意”,是创作者生命精神和主观意趣的集中体现。能不能“写”出画家自我之“意”,是作品是否达到上乘境界的关键所在。苏轼在《又跋汉杰画山》中写道:“观士人画,如阅天下马,取其意气所到。乃若画工,往往只取鞭策皮毛、槽枥刍秣,无一点俊发,看数尺许便倦。”好的画总要能够传达一种精神状态,传递一种精神能量,否则,不过是笔墨和颜色的堆积而已,看着看着就腻了。欣赏陈玉芳女士的画,我感觉这些画作已经成为她寄寓自己精神世界的载体了,笔墨丹青是她的真我、本我,是她心灵的物化。书如其人,画亦然。陈玉芳笔下的梅花,朴素纯洁,天真烂漫,清雅古典,生机盎然,梅花的风流态度,无一不是她的分身化影,无一不折射着她内心的美好。
\
    说陈玉芳画梅,毋宁说她是在以梅入道。我以为,书画艺术实践分为三个阶段:无我、有我、忘我。“无我”阶段,舍弃小我,全身心投入传统,投入大自然,汲取营养,得其入处;“有我”阶段,既得途径,当驱笔使墨,抒灵写意,写出真我,得安身立命之所在;“忘我”阶段,精诚至一,如庄子所说“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”,从而技近乎道,在书画创作中体证真如,此时,出入随我。在陈玉芳的梅花道场里,我们可以看到,她并没有停留在第二阶段。反复读她的画,《梅花枝下春如海》冲淡高远,《留得春风雪一枝》空灵清远,《香中别有韵》萧散简远,那些颇具金石拙趣的点苔、逸笔草草的圈花、积水空明般的枝干、引人遐思的布白,都通向远方……宋画中品级最高的“逸格”,正在陈玉芳的梅花道场中潜滋暗长……
\
 

文字永远是第二义的,“妙处难与君说”。感慨之余,吟成七绝一首,聊作结尾。诗云:

闻道梅花笔下开,

春风十里入灵台。

休说四月芳菲尽,

付与丹青布九陔。

\

相关热词搜索:梅花 道场 画家

上一篇:养在心底芳自溢 ——陈玉芳写意花鸟画观感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分享到: 收藏